吸痰是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必要气道管理操作。临床研究发现常规吸痰操作无论是采用开放式还是密闭式均会造成氧供应不足患者易因低氧而出现反射性呼吸中枢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特别是开放式吸痰的负压吸引不仅会造成吸入氧浓度降低.亦会引起小肺泡不张.加重组织缺氧症状.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复张吸痰所致肺泡塌陷萎缩十分必要。

膨肺吸痰是在吸痰前将人工气囊连接气管插管后通过给予人工呼吸使通气量增加、小气道扩张进而产生较高的被动呼气气流将分泌物带出(排出)的一种气道廓清方法。类似于模拟咳嗽,即通过深而缓的吸气,随即短时暂停,可使肺泡膨大,之后快速的被动呼气相对于非膨肺的状态而言可排出相对较多的气道分泌物,同时可以让气体在不同肺泡之间均匀分布.从而使肺泡充分开放.扩张原有萎陷肺泡增加复张肺泡稳定性与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对预防肺不张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膨肺吸痰适用于肺功能较好的呼吸频率浅快、潮气量小、小气道和肺泡陷闭等病情危重、昏迷以及全麻手术之后的病人;但禁忌症较多,不适合那些肺功能差的肺大泡、肺气肿、气胸的患者。

膨肺吸痰的目的就是在机械通气期间通过介入的物理疗法进行气道廓清,改善机械通气效果,但由于无法与呼吸机保持同步的工作状态,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程度打断吸气相的影响,造成血流动力学波动、呼吸波形改变、患者憋气等症,需视患者耐受程度方能再次进行。同时对于气管插管患者而言,操作也很繁琐。
究其原因在于机械通气患者肺泡膨胀的程度是建立在呼吸机给予的吸气相、也就是潮气量水平为前提的呼吸模式,因而无法实现较频繁、能按时执行的“膨肺治疗(排痰)”,尤其对于分泌物较多或肺功能差的患者,无形中影响了气道廓清的效果。因此如果能有一种可以吸气相为主、即在“轻度膨肺”的前提下实现与被动呼气(膨肺吸痰)相类似的主动呼气过程,即在呼气相通过施加较高(可调)的负压进行抽吸的话则可同样达到较高的呼气峰流速,进而将呼吸道分泌物有效的排出,而且也保证了患者氧合的稳定。

同步咳痰机以其智能、自动的吸痰模式实现了仅在呼气相时对“非膨胀”状态下的肺泡实现主动性的抽吸过程,实现了可将痰液分泌物带(排)出的呼气峰流速,通常可达100L/M,其数值在每次咳痰执行后会显示在设备的屏幕上。因此在24小时不间断的与有创呼吸机保持同步呼吸的基础上,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量能的积累最终实现将小气道内痰液清除的质的变化。
